这四句话,最干扰孩子写作业!

1. “快点写,别磨蹭”

这恐怕是家长最爱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了吧。每当孩子开始做作业,家长们便如临大敌,稍有分神,便会立即督促:“快点写,别磨蹭。”然而,这种催促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停下笔,或许只是在思考某个难题,或者是因为长时间的书写感到疲劳,需要短暂的休息。此时,家长的催促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效率,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倍增。孩子可能会想:“爸爸妈妈一点也不疼爱我,就只知道关心我的成绩,我都这么累了,休息一下都不可以。”

更糟糕的是,有些家长在催促孩子的同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手机。这种行为更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们怎么能看,我就不能看,太不公平了。”

因此,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最好坐在旁边看书或做一些安静的事情。这样不仅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家长的陪伴和支持,比单纯的催促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2. “怎么还没写完?我不看着就不行。”

这句话的背后似乎有一种抱怨的口气,家长好像在告诉孩子:“我什么都不能干,全都是因为你。”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感到内疚和压力。

实际上,家长完全可以在孩子写作业时去做自己的事情,只需在离开前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自己拿捏好分寸。如果你9点前没写完,那也不要写了,明天到了学校再跟老师解释吧。”这种做法不仅能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明白学习不仅是家长的要求,更是自己的责任。同时,家长的放手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3. “你就不能好好写?”

孩子作业写得潦草,可能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家长在看到这种情况时,往往会感到生气,甚至撕掉孩子的作业本。然而,这种行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无助:“我明明已经很认真了,为什么还要被责怪?”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立下规矩:写得潦草的作业必须重写,因为老师会看不清楚。当孩子在书写上有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继续工整地写下去。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这次写得比上次好多了,继续保持,我相信你能写得更好!”

通过正面的激励和指导,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不会因为害怕责备而产生抵触情绪。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4. “就知道看电视,赶紧去写作业。”

家长在说这句话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怒气冲冲地关掉电视机。孩子面对这种粗暴的行为,心里往往会有些反感:“不就是看会儿电视嘛,至于吗?”这种情绪化的反应,不仅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写作业,反而会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

实际上,家长真没必要因为孩子看电视就对孩子大发脾气。你可以平静而严肃地告诉孩子:“你再不写作业的话有可能就写不完了哦,小心明天被老师批评。再看10分钟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觉得10分钟已经很满足了。时间一到,他们就会自己主动离开电视机,认真去做作业。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不仅避免了冲突,还能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会逐渐明白,娱乐和学习是可以兼顾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家长的耐心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少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一句“你作业写完了吗”,相当于给孩子泼了一盆凉水。孩子可能会想:“一天到晚就知道聊作业,到底作业是你们的孩子,还是我是啊?”这种感觉会让孩子们认为,父母更关心的是他们的成绩,而不是他们本人。于是,失去父母之爱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叛逆、顶嘴、厌学等。

爱不是要求,爱是理解和关心。当父母给孩子的爱足够时,孩子自然会对自己产生一些要求来回馈给父母。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怕的只是爸爸妈妈不爱他们了。

因此,当孩子有不爱做作业的表现时,家长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出了问题。与其不断地催促和责备,不如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有真正理解和支持孩子,才能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家长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