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家
孩子的需求与延缓满足
一、前后一致的态度
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之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养育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宝宝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需求,并保持一致的态度。如果父母的态度前后不一致,让孩子感觉大人的原则和态度总是变来变去,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迷茫。
二、渐进式方法取代强硬的规定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事情,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的父母常常过于周到地为孩子考虑,导致对于不同的需求产生矛盾的情绪。一旦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父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强硬态度或者消极地屈从。然而,良好的习惯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很多孩子开始时会不适应,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慢慢适应,孩子会更好地习惯新的事物。
三、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关怀
延缓满足并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因此当孩子有需求时,父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如果需求合适但可以稍后满足,那么就让孩子稍等一会。如果孩子能够等待,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强化孩子学习的动力。
如何延缓满足孩子的需求
宝宝哭了,要不要马上哄?
对于新生儿来说,最直接表达需求的方式就是哭。然而,父母常常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哭,所以当宝宝开始哭的时候,他们会立即抱起孩子哄他。但是,马上哄孩子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吗?新生儿的需求通常很直接,他们通过哭声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关注。当然,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需要区别对待。如果是尿布湿了、不舒服了或者摔倒了等原因,父母当然应该立即解决,否则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让宝宝稍等一会。例如,有时候宝宝只是简单地饿了,在给孩子准备奶粉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等一会。可以给孩子喝一点开水,和他说说话,让宝宝知道一会儿就有奶喝了。这样不仅能让宝宝学会等待,也能给父母更充裕的准备时间,避免手忙脚乱。此外,父母的态度也是延缓满足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父母的态度应该温柔而坚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诉宝宝:“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宝宝乖,你看妈妈放好这个玩具就来抱你了。你等一会哦!”“看,牛奶已经冲好了,妈妈再拿个小毛巾来你就能喝了。”在不影响宝宝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训练宝宝,是最理想的方式。
孩子不乖乖吃饭怎么办?
有时候孩子不乖乖吃饭,跑来跑去要大人追着喂饭,或者正在看精彩的动画片,不愿意离开电视去吃饭。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先乖乖坐下来吃饭好吗?因为吃完饭后我们要出去玩一会,不好好把饭吃完就不能出去了。”让孩子知道,即使稍等一会,他也能达到目的,得到想要的满足。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用餐,父母千万不要追着孩子跑,而是用奖赏代替惩罚,用诱导代替恐吓,这是帮助父母让孩子乖乖听话的好方法。千万不要用强制的方法或斥责的语言来逼迫孩子。孩子不愿意乖乖吃饭,并不是他不想吃饭,只是相比于动画片,吃饭的诱惑更大。父母应该让孩子一件一件地完成事情,例如先吃饭再看电视,而不是有了更大的诱惑就马上抛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将来难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要立即给孩子买这个玩具吗?
延缓满足的最佳训练机会之一是告诉孩子现在不能买的原因,或者答应将来某个时候给他买。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滑板车,因为比较危险。等你再长大一点,到了你生日的时候,我们就来买好吗?来,我们握个手,到时候一定买。”这时,孩子往往会充满期待地等待生日的到来。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坚持要马上买,这时父母可以“威胁”一下孩子:“妈妈说了生日就买的,要是你现在不听话,生日的时候妈妈也不会买。”让孩子明白,有时候耐心等待会换来更好的结果,冲动反而会让事情更糟糕。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