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孩子串串

不听话的孩子串串泪

故事背景

曾听过一个真实故事。故事里,一个罹患重度抑郁的小姑娘告诉妈妈,她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妈妈立即把她接回了家。小姑娘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离异了,小姑娘跟着妈妈生活。看着孩子,妈妈非常内疚,抱着女儿哭得不行,不停地往外侧揽,还不停地向身边人打听妈妈的情况。所有的委屈涌上心头,忍不住嚎啕大哭。

孩子的情绪管理

孩子的情绪管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学会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里面。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踢猫效应,说的是踢猫效应在人类社会中的流行,是指对弱者的消极情绪发泄,而这种情绪是被认同和接纳的,也就是说,孩子可以在被认同的这种环境中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平复。这样的人,不惧怕自己,他们也不畏惧别人。

父母的情绪管理

因此,当父母有情绪的时候,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点: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识别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但我们一定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第一步。而我们自己情绪失控,却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这显然是不正确的。首先,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在共情中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第二点:帮助孩子理解情绪

当我们被情绪带走的时候,要学会与情绪共处,说出自己的感受,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你可以哭,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自己。”情绪强度不大的情绪,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链接起来,接纳我们自己,同时还能安抚我们的情绪。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我们要及时给予理解和共情。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及时给孩子支持和鼓励,帮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我们不应该在你生气的时候才会打人,而是我们要去面对它,去接受它。”因为孩子被理解了,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他就不会再发脾气了,而是告诉妈妈:“我生气了,打人是不对的。”

第二步:学会表达情绪

有的家长会特别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会立刻爆发负面情绪,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其实,我们可以试试这样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生气了,但是你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想要玩妈妈的玩具,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去玩玩具吧,来,我们一起去玩吧。”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我是一个有面子的人,我的行为很伤人,我可以随意打人,我可以踢人,我可以摔东西。

第三步: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意味着必须帮他解决问题。要有耐心去倾听孩子,他才会跟你讲真话。比如孩子把玩具丢了,你如果烦躁,可以说:“我看到玩具丢了,你很生气,很沮丧。”当你说完这句话后,孩子可能会告诉你:“我也想玩,但我有更好的选择,你就让我陪着我吧。”当孩子跟你说完事情后,你就可以把孩子的这一份“叛逆”转化为“友善友善”,接着你可以和孩子来一次角色扮演,这样孩子会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