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高考时间提前引发心理恐慌的报道屡屡出现,各种高三辅导班也十分火爆。对此,心理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考生和家长不必为今年高考提前一个月而恐慌,当前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理状态,这比盲目上辅导班有效得多。
心理专家分析,今年高考时间虽然提前了一个月,但是高考《考试说明》也相应做了调整,删除了一些知识点,减轻了学生备考的压力。目前一些同学在心理上产生急躁的情绪
可以理解;但如果大家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去年高考也做了“3+X”的变动,变动是常有的,关键是你能否主动去适应它,恐慌就没有必要了。
什么才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目前高三学生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介绍,从多年来对学生高考成功因素的分析来看,关键还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掌握、运用知识的水平,现在这个阶段考生们要做的还是在硬件上多下功夫,平时一定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因为各校教研室都有研究高考富有经验的老师,同学们在课堂上要注意听讲,课下查缺补漏知识点,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越临近高考,尤其是二模考试后,基本知识、运用能力都已经定型,“软件”因素,也就是心理状态调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心态轻松、心理调节好的考生越是能正常、甚至是超水平发挥。王教授还特意提醒考生:不要盲目报班、买各种参考书,只要把老师教授的知识真正学懂学透,考前对自己充满信心,放轻松心态,就能发挥出好的水平
篇2: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距离高考只剩下几天的时间。在倒计时的日子里,不少高三学生都有一种“大战在即”的紧迫感。如何调整身心,让自己稳定发挥,达到迎接“战斗”的最佳状态?记者采访了心理医生、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高校心理学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高三考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适度焦虑没坏处!
考前失眠、闹肚子多数都是“心理作用”
临近高考,有的高三学生出现了各种身体不适,拉肚子、失眠、头疼,有的学生一做练习题手就会直打哆嗦……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振静前两天做了一场公益讲座,介绍了一个病例:高三学生刘瑜(化名)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进入高三下学期之后,她的上课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晚上睡不好觉,一点声音就容易惊醒,成绩不断下滑,考试的时候总是出现低级错误,因而更加焦虑不安,烦躁紧张。来医院就诊时,刘瑜对咨询师说:“我快疯掉了!”刘振静指出,一般学习成绩较好、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李晓从事心理研究多年,他专门在学校对大一新生做过高考心理调研,发现这些“过来人”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学生心态比较放松,还没参加考试,就已经设想好了考完试要去哪里玩;第二种学生比较兴奋,备战多时,就盼着赶紧考试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第三种学生则十分焦虑,出现了各种“疾病”症状。“其实这些躯体化症状多数都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李晓说,东亚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比较“隐忍”,有了心理问题不太善于表达。而高考对学生们来说是一次“应激性”比较大的事件,那种“威胁感”被有的学生放大了,而躯体化症状则是心理应激反应的副产品。李晓认为,焦虑情绪并不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状况,不必过度渲染和关注。但是,焦虑确实在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身上容易出现,因为老师、家长的期望值很高,他们对自身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有的孩子甚至有“不能失败”的想法。
允许适度焦虑,别把焦虑当作“禁忌”话题
学生焦虑了,怎么办?青岛39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正本说,大考临近,不管是家长还是和孩子,适当的焦虑和紧张都是正常反应。“最近不少学生来找我们进行交流和咨询,主要表现在觉得时间不够用,感觉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完。”李正本说,焦虑实际上是人们面对比较重要的事情时,自然展现出来的身体情绪状态,是为了调动自己的机体和精力来更好地应对这件事,人们不必一味地排斥这种情绪。他认为,真正影响学生的其实不是焦虑这种情绪本身,而是对焦虑给自己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心。
李晓也提到,有的家庭和学校,焦虑被当作一个“禁忌”话题,这是不对的。有个学生告诉李晓,他一下课就赶紧跑出教室,因为教室里的气氛太压抑了,大家明明都挺紧张的,但紧张和焦虑却是一个不能公开讨论的话题。“如果有些话题变成一个禁忌,人与人之间不能在这方面进行交流,那么它所引发的心理伤害可能会更严重。”李晓谈起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曾经他和同事们外出,遭遇了车祸,一名同事在车祸中丧生,大家都很受打击。但是当他们一起住院的时候,没有回避,而是一起讨论了这件事。“遇到创伤性事件,回避并不能使伤害消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接纳这件事,才能解决问题。”李晓说,让学生接纳自己的焦虑状态,才会让它所带来的心理副作用逐渐减小。
临考前巩固熟悉的,别再找“难题”
据了解,我市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95%以上的中小学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李正本介绍,青岛39中从高一开始开设心理课堂,每周一节课,让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构建了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产生了一种“渗透性”的心理引导效果。因为熟悉和信任,当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比较容易与老师交流沟通,打开心结。
在高考备战的最后阶段,李正本和学校里的几名心理老师与高三班主任等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让他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复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问题。“在最后阶段,学生如果还是到处找新题、难题做,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就很容易因时间紧迫而产生否定自我的情绪。这个时期,好好理顺、巩固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关注自己已经掌握的东西,才更容易平稳心态,在考试的时候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李正本说,在高三复习的前半段,老师们会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多做题弥补弱项;但是到了后半段,复习路径需要改变,练“熟”不练“生”,从容应对考试。
家长别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刘振静说,许多孩子的焦虑情绪其实来自家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高三学生在紧张复习备考的时候,身边的家长此时却有点不知所措,甚至“帮倒忙”。他们担心影响孩子的复习情绪,在家里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想给孩子鼓劲,却怕说多了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什么都不说,又怕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关心。因为在学习上帮不上忙,家长们多数选择在给孩子增加营养方面操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要给高三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备考环境,家长、老师首先要进行心理建设。”李晓说,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他们的那种小心翼翼被孩子看在眼里,无形中就是一种焦虑情绪的传递。实际上,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要的是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突然增加营养,只要保持像平日一样的膳食营养平衡就好。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或者不太激烈的集体活动,以缓解过度的兴奋。“总之,应当调节好生活节奏。人的身体、心理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调节。”
篇3: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就是一场有关于人生的考试,关乎考生是否能进入人生更上一层的阶段。对此,考生的心里也会十分的忐忑、紧张。那考前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心理调整的有效方法吧!
一、考生紧张原因有哪几种?
考生考前紧张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也就那么几种。有的可能是父母的期望过高,导致考生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引发的紧张。有的则是考前太疲惫了,没有复习好,加上食欲变差,从而过度紧张。也有的是因为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老是觉得自己准备的不充分,从而紧张的。还有就是老是以及身边人夸大高考与前途的关系,从而令考生十分紧张的。
二、如何调节考前紧张?
知道了紧张的原因,考生就可以进行调节了。如果考生是因为考前太疲惫导致的紧张,考生就需要调整自己的作息,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另外多补充营养,吃一些开胃且有营养的食物。如果考生是因为身边人夸大高考与前途的关系,那考生就不去想高考的意义,尽全力备考就行了,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复习的过程上面。此外,如果考生是因为父母期望太高从而过度紧张的话,考生就要和自己的父母好好的谈一谈,给自己减减压,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总之,对症下药,疏导自己的心情,不要让自己的精神紧绷着。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1、试卷还没做完如何处理?考生在进入了考场之后也可能发生一些突发状况,例如试卷没有做完,而考试就剩十分钟了。那这个时间考生要冷静,可以把容易的、好得分的题先做。
2、弄脏了答题卡或损坏了试卷怎么处理?碰到这种情况,考生可以举手示意监考老师,报备情况,请求更换。监考老师核实确实需要换试卷或答题卡的时候,就会同意更换的。考生冷静应对就可以了。
3、发现试卷有缺页或字迹不清的地方该怎么办?考生如果发现试卷有缺页或者是字迹不清的情况,就需要马上跟监考老师说明情况,老师都会给考生更换试卷的。而为了避免写到一半发现这种情况,考生开始就需要好好看一遍试卷,检查一下。
以上就是高考考前心理调整的有效方法,希望考生能从中学到一些调整心理状态的技巧,减轻自己压力,考试顺利。
篇4: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这几天考完试,我都不敢问孩子,就怕孩子心理负担重。”昨天,一位父亲对记者说。高考今天已经全面结束,许多家庭都大大松了口气,心理专家却预测不久将会出现一个心理咨询高峰。
南京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李箕君做高考生心理咨询多年,他说,往往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的心态更加复杂,压力比考前还要大。对自己期望值高,没有考好的考生吃不下、睡不着,自我评价过低,甚至自暴自弃。太过于自信的考生,对一些变故没有充分心理准备,一旦分数不如人意,也会出现情绪问题。“考前看孩子,考后看家长”,有的考生对填报志愿等问题也一股脑交给了家长,使家长承受较大的压力。
去年一位考生学习成绩很好,非北大、清华不去,结果未能如愿,父子都出现心理失衡,尽管后来达到其他重点大学分数线,但他们选择了重读。在这一年里,孩子多次出现情绪问题。现在看来,当时选择未必最好。这位最终从郁闷中走出来的考生后来说,“考上大学仅仅是进入一个门槛,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只要努力条条大道通罗马。”李箕君认为,现在考生求学的道路有很多,高考只是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即使考砸了,也要让孩子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不能承受挫折的人,必将影响其未来事业发展。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对未来都要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客观评价自己。近期家长切记不要责备孩子,加强沟通。考生可以通过和同学交往、郊游等方式放松自己。放松不是放纵,曾经有考生高考完后为了减压沉湎于网络中不能自拔,甚至不想上学。此时过早恋爱往往也是无疾而终,影响未来学习。
篇5: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很多人常说“高考不仅是分数上的较量,更是心理和身体上的较量”,在高三一年的高考复习中,考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有效的调节心理,保持愉悦的心情呢?开始练习这些“心理调整操”吧
1.静思颐养操
用一种你认为最舒适的体姿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让家人缓缓地按摩你的肩、颈部肌肉。其间,做均匀的深呼吸,并轻微地转动头部。注意:此时你注意力必须全部集中到放松的感觉上来,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可缓解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思维凌乱等心理障碍。
2.耳部按摩操
选择一种舒服的体姿平躺或静坐,然后闭上双眼,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朵。拇指在后,食指在前,自耳朵上部向下部来回轻轻捏揉约10分钟左右。可改善记忆力减退的状况。
3.提腿摸膝操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先平抬左腿,用右手摸左膝;再抬起右腿,换左手摸右膝,如此交叉反复练习3分钟。然后改做平行练习,即抬左腿,以左手够左膝;再抬右腿,以左手够左膝;再抬右腿,以右膝够右膝,持续练习3分钟。动作要舒缓、有韵律,眼睛保持平视,全身自然放松,类似于做广播体操的”整理运动”。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躯体功能实施对侧控制,即右半球控制躯体左侧,左半球监管躯体右侧。该练习可以促进两半球协调工作的能力,缓解单侧用脑过度而引发的身心疲劳症状。
4.想象放松操
选择舒适的姿态让自己倚靠或平躺下来,然后闭上双眼,努力想象:自己正坐在或躺在一叶泊于港湾的小舟上,小船随着湛蓝的海水泛起的轻波荡漾着,天空中几朵浮云在自由地徜徉……你尽情地享用这一切。当然,也可以想象自己躺在绿茵如织的草坪上,总之,怎么美怎么想,练习时间每次为10分钟。
篇6: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良好的心态是保证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不管是成绩拔尖还是落后,都要淡定自信,努力寻求进步空间。高考贵在坚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下面是高考心理快速有效调整方法,希望高三学子们都能轻松迎战高考。
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方法:睡眠和运动
很多高三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是由于睡眠不足和运动不够而引起的。为保证充足的睡眠,家长既要严禁学生“夜半挑灯”,又要使之养成午睡的习惯。另外,运动是消除大脑疲劳的有效方法。打球、跑步、登山、游泳、打拳等都是理想的运动,搞卫生、做家务等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效调整方法:合理安排用脑时间
①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②每天要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③连续学习40分钟应进行15分钟左右的休息,见缝插针去户外做一些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等;
④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方法:情绪宣泄
有些高三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是坏情绪的不断积压而引起的,采用情绪宣泄治疗法对此最有效。
1.口头诉说法:通过向亲人或可信赖的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乃至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劝勉,让内心得到调整。
2.书面释放法:就是用写信或写日记的方式释放自己内心的苦恼。
心理快速调整方法:兴趣与快乐
人在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开。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去除疾病。
调整方法:分解目标收获自信
如果目标是考上某个名牌大学(600分),可以以现有成绩为起点,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上次考试的总成绩是400分,那么就设定下次考试增加50分,然后把这个增长的分数分配到各学科,当我们完成了这个具体的小目标之后,自然就会收获自信心,然后再继续制定小目标,通过每个小目标的成功实现来不断激励自己,这样不断获得的正面而积极的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
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方法:食物和药物
食物消除即增加营养的方法。由于高三学习过度紧张,消耗能量大,加之学生还处在长身体时期,也需大量营养;而学校食堂提供的营养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增加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要适量补充大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锌、铁等元素。
针对亚健康状态中的失眠、神经衰弱、便秘等症状,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以尽快缓解和消除症状。用药宜以中成药物为佳,不宜滥用西药,以免产生副作用。总之,亚健康状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消除,就可能转变为真正的疾病状态。
篇7: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高考既是水平考试,又是选拔考试。就考试成败而言,知识水平固然起着决定作用,但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
一般来讲,面临高考的同学之中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一是心理处于松弛状态,持无所谓的态度,考试时根本未进入角色;二是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老师、家长对其期望值过高,考生间的激烈竞争,邻居的议论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考试“怯场”;三是心理处于稳定状态,大脑皮层兴奋度恰到好处,心理介乎松弛和紧张之间,这是最适宜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
高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就是要避免出现第一种、第二种心态,尽可能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第三种状态。如何调整好心态,这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拥有平常之心
面对考试,很多人会紧张不安,冒冷汗,这种对考试产生的紧张感觉和应激反应,被称作“考试焦虑”,它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的“焦虑”能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但是,过度的“焦虑”则对人有害,使人产生诸如失眠、生理机能和神经功能失调、心理障碍等不良反应。
比如,厌学情绪日益加重,对任何科目内容都没有兴趣;越学觉得问题越多;一拿起书本就烦,学不进去;害怕上学等等。
高考犹如调试琴弦,弦太紧会断,太松则难成曲调,要想获得成功,努力学习是不可少的,但过分地要求自己,对成功太过在意,到头来将会因紧张过度,而导致失败;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
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使交感神经从过度兴奋状态中,迅速恢复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创造出最佳的应试心态。
正如台球小将丁俊晖,在世界台球锦标赛中得到了桂冠,记者曾经问道“当时你的心态如何?”丁俊晖答道,“当时我放得很开,没有太在意成败,结果反而胜了,真的不敢相信!”所以抱定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考你的,我考我的,只要自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一点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
好多人都太看重成败得失,而越是在意结果的人,成功离他就越远。其实,只要每个步骤都用心做好了,不急于求成,成功也就紧随而来。我们在临考时要做到“三放松”:思想放松,学习放松和身体放松。越是高考临近,越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有些考生夜以继日拼命地学习,结果效果并不见得好,甚至适得其反。适当放松一下,调适一下,把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面。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放假,积蓄一点体能投入到考场上。
有条件的考生还可以来个“三补”:睡前吃牛奶煮鸡蛋,可以防治烦躁不安;睡前吃糯米大枣粥,可以防治失眠;睡前吃莲子桂圆百合汤,能够补气养血,安神定胆。
2.自信自强自制
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人生的任何成功,无不源于自信,无不为自信所孕育。自信有如良种,把它及早埋在心田,经风沐雨之后,便可望结出丰硕的人生之果。然而,倘若只有自信而不自强,便会流于自命不凡的虚骄和狂傲,纵然心雄万丈,但却一无可为。
只有自信而又自强,才能鼓起奋飞的双翼,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前途无量。自强,就是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就是永不服输,自强,就是一往无前地奋进——倘若脚下无路,就开出它一条路来!
如果说,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而自强是奔腾不息的波涛,那么自制便是把生命的激流,引向大有作为的渠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之成器也是一理。不过,那规矩不是掌握在他人的手中,而是放在自己心里。
“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应当以坚毅的努力和坦然的心境迎接考试。无论考试结果如何,都可以心安理得——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
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帮助自己的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应有的水平、考出好成绩时,临场才会冷静、沉着、挥洒自如,甚至有超水平的发挥。
增强自信心不是一言能尽的,但以下方法可供借鉴:考前应该熟悉考试环境,知道自己在哪所学校考试,坐在哪张课桌上等等;发卷前,脑子里回忆过去在考试或其它活动中成功的事例,憧憬美好的未来;接到试卷后,浏览全卷,粗略了解有多少道题,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吃颗定心丸,不能卷子发下来就埋头做题,这样只会“欲速则不达”;做题时应该由易到难,因为每做对一道题对自己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一时不会做的题,暂时搁置下来,作个记号,待其它题做完后或在做某些题时受到启示后再做,这样可避免遇到难题后紧张发怵;遇到难题要沉得住气,心里想:别人做得出的,我也做得出,我做得出别人不一定做得出,我做不出的别人也做不出,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于稳定情绪,鼓舞士气有着重要作用;试题答完了,要检查一下答题的情况如何,在这个检查过程中,或许又能补回来许多分。
总之,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大意,要善始善终。考试间隙期,不要对答案、不要谈论考试问题,这样会影响下科的考试。
而应仰卧草坪,四肢舒展,双目仰望蓝天白云,或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显然会使人心旷神怡,情绪高涨,疲惫和紧张将荡然无存。这样可避免考试的失误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篇8: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记者近日在几家高考复读班的报名处看到,已经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有关参加复读班的事宜。据某复读班的刘老师说,孩子跟家长一起来咨询的情况比较少,即使孩子跟着家长来了,要么就是独自站在门外等家长,要么坐在家长旁边一言不发,看表情都挺失落的。
一位姓李的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考了358分,距离本科分数线还有不小的差距,经过家里人共同商量决定为孩子选择复读。李女士说:“孩子知道结果后,经常一个人呆在屋里,跟我们的话也少多了。家里人都为他目前的状态担心,怕他出点儿什么事。”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家长,面对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并非除了担心之外无可作为,相反,很多小事看起来很细微简单,但却能对孩子重建自信起到很大作用。
帮孩子重建自信
孩子在得知自己落榜后,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失去自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还要帮助孩子分析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极情绪。家长应该主动把孩子带到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面前,坦然面对落榜这一事实,让孩子觉得他永远是父母的骄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家长们还要注意,夫妻之间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应该找朋友或是心理咨询师把消极情绪排解掉,为孩子营造一个缓解心理压力的和谐氛围。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除了要分担孩子的压力外,宗春山还提醒家长们不要承担孩子高考失利的责任。因为高考本来就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总是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指责父母的习惯。而且,有些父母在高考前过高估计了孩子的水平,填志愿时没有听取孩子的意见,导致孩子高考落榜,并被孩子埋怨。人生设计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源,也是提高其能力的机会,家长应该把第二次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
对症下药
哪类考生更容易出问题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咨询中心谭小东
期望不高型
这类学生成绩一直不好,在考前就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状态分析:他们看见同学拿到录取通知书会有失落的感觉,但是其容易被成绩以外的事吸引,过一段时间心情就会自然恢复正常状态。
危险指数:★★
性格外向型
这类学生虽然没被理想的大学录取,感觉很压抑,但是性格比较外向,平时善于与人沟通。
状态分析:他们只要能够正确看待高考成绩,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就可以走出阴影。这类学生需要朋友和亲人的帮助和自我调节。
危险指数:★★★
性格内敛型
此类学生没有被理想大学录取,同时性格又比较内向。他们往往把事情闷在心里,遇到打击和挫折往往会想不开、钻牛角尖。
状态分析:这类学生容易有过激的行为出现。若家长发现他们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长时间不说话或经常愣神,一定要带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危险指数:★★★★★
成功案例
高考只是人生竞赛中的一环
专访对象:张鹏某民办大学应届毕业生
情况简介:模拟考试489分,过了重点本科线,但高考成绩只有367分,受沉重打击,调整心理后求学民办大学,现被某网络公司正式聘为软件开发与网络技术人员,在高中同学中相比处在中上水平。
记:面对落榜的结果,你当时的情绪如何?
张:一直认为是卷子判错了,老天太不公平!感觉对不起父母,也不想见同学,一是怕看到同学被录取后高兴的表情自己会受不了,二是在同学面前觉得丢人。我当时只想自己呆着,什么事都不干。
记:怎么度过心理阴暗期的?
张:我家有个亲戚,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首先是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其次是让我明白高考已经过去了,当务之急是考虑今后该怎么办。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耐心再复读一年了,而留学的费用太高,高职续本又不容易,所以我选择了民办大学。
记:高三那个暑假是怎么过的?
张:起初,朋友们看到我糟糕的状态,都不敢接近我,怕再打击我。接受了心理治疗后,我主动联系他们一起去承德玩了一个星期,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回避高考这一话题了。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变得很乐观,还交了许多新朋友。
记:现在你的那些被公立大学录取的同学也都毕业了,你能不能将自己和他们做一下比较?
张:应该说我起码不比他们差。我的同学里有保送和考上研究生的,而我也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今后照样有考研的机会。
跟找工作的那些同学比,因为从大二开始就在录用我的公司实习,所以我4月份就签了劳动合同,而且连试用期都免了,无论是签合同还是转正都比我的那些同学早。还有我现在的月薪是3000多元,据我所知在找工作的同学里也处于中上等水平了。
专家观点
调整心态从接受失败开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教授
心理调节
●接受失败
首先要接受现实结果,明白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调整自己。不承认现实,就是不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
●合理归因
少找外因,如把落榜和题难、天气不好联系起来。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是自己不努力、方法不对,还是临考心态不好。合理归因是解决落榜生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重新定位
高考是自身素质的全面考评,根据获得的结果应该为自己重新定位,给自己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期待。
●马上行动
要有从零开始、朝下一目标努力的勇气。其实行动本身就可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放松手段
落榜生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重建自信,找到内在的依靠;通过与父母、朋友的交流,找到外在的依靠。
●宣泄
要面对父母、朋友、心理医生把所有苦闷都说出来,用大声倾诉、放声大哭等手段宣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
●运动
要尽量到户外进行有氧运动或与朋友一起出游。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力,速度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加自己的信心,调整自己的心态。
篇9: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当前考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过强的压力,过分的焦虑,长时间用脑不合理、不科学,导致了大脑功能的紊乱和异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症。那么高三学生该如何调整好心态呢?下面是高考心理快速有效调整方法高考前怎样调整心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心理快速有效调整方法
一、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
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但丢失信心一定导致失败。在高考前夕,如果没有信心会导致考生心理混乱,影响自己的实力发挥。所以,考生要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不要超过自己的实力,然后向所确立的目标进取。其次,不要在冲刺阶段过多责备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给自己在临考前树立自信。最后,心态不好时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增强自己的信心。当然,信心是建立在考试实力基础上的。因此,加强复习,提高实力才是强化信心的重要举措。
二、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
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放松有助于缓解情绪。所以,考生要学会优化情绪,调节心态,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不与他人攀比,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心情不好的时候,考生要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
三、让自己更科学的备考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备考阶段一定要跟住老师的复习节奏走,老师经验丰富,对教材理解更深刻,能把各种知识点穿成线,这样才能指导我们更科学的备考。”
当然,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缺漏、强项,抓紧查缺补漏,可以结合自己现在的时间以及各科学习的要求,考核的标准,以终为始,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然后每天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总之,做好精神、物质、体力准备,让自己更科学地应对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
四、平常心对待进入状态
临近高考,有的考生因情绪过于紧张,总希望时间过得慢些,自己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也有一部分考生则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些,早点考完,也可以早点放松。其实,考生带着自信、优化了情绪、做好了中高考知识上的准备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心理和身体调节到最佳的应考状态。
那么,不把考试看得太重,坦然应考,合理安排作息、合理饮食、保持一定的运动,排除杂念,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度过每一天,无论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对待,这样,考生心情自然稳定,可以用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高考了。
高考生怎样做好心理调节?
1、高考前怎样调整心态
首先是放松法。第一种叫呼吸放松。通过调节呼吸,使自己紧张的情绪舒缓下来。第二种叫肌肉放松。从头上往下,右手紧握,握得很紧,再紧再紧,直到发抖,然后慢慢慢慢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开,然后慢慢慢慢地去体验这样一种放松的感觉,可以舒缓焦虑的情绪。
其次是宣泄法。第一种就是把话说出来,找你的好朋友、找你信赖的人,或者找专业的咨询师,把你现在的担心、现在的情绪、现在的感受、现在的状况说出来。第二种可以把它喊出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或者没有人的地方,你可以大声地喊:“我现在很紧张!”“我一定要克服它!”就这样大声地喊出来。第三种就是写下来,把内在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
第三是运动法。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跑步、打篮球、打乒乓、踢毽子等,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均可选用。
2、充分了解高考形势
不少考生埋头复习,不了解高考内容改革,不了解高考命题改革,不了解3+X的考试模式。他们认为只要把功课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发挥得好,这显然是不明智的,高考一张卷子不可能囊括所有考点,所以我建议每个考生都要反复地阅读与理解“考试说明”,把握住高考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高考进行充分的准备。
3、合理的高考目标期待
考生要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心理的状况来分析自己的学习实力、学习潜能,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该适度,目标期待过高难以达到会使考生自己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进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期待太低则容易满足现有的学习水平,消磨考生的进取精神,使他们丧失斗志,影响潜能的发挥。
4、正确对待外来压力
家庭和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会使考生产生较大心理压力。考生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
考试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想法正确的就接受。别人尽管出于好心,但意见并不一定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考生只要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备战高考,就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行为。
5、考前经常做题
有的考生认为,高三下半年卷子没少做,天天做,天天考,考试前十天八天开始不做卷了,看看就行了。其实由于没做卷子,进入高考考场答起卷来感觉手生,找不着感觉,进入不了状态。
高考前几天,建议把笔记看一看,做做中等程度的题,做了之后,便会觉得自己有信心。不做那些很难的题、钻牛角尖的题,那种题做不好会影响情绪。
6、以考代练
考生想要进入考试状态应该在平时小考和模拟考试中进行训练。在考试前一个月,有的学校老师每天都考学生,让学生做卷子,以正规考试的要求对待。学生在小考和模拟考试中不断提高自己进入状态的能力、策略与技巧,对促进进入状态的本领很有帮助。
考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小考、模拟考试来训练自己进入状态的能力,也可以在自习时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自我考试。例如考试时间是两小时,按照这样的要求,事先把要做的卷子准备好,看着表进行答卷。经常这样做,自己进入考试状态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7、找到适合的答题方式和技巧
考生在高考前要总结自己对主观题、客观题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考试应对方式的经验,才能在考场上做出有效的回答。要在高考前系统总结一下自己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考生不仅要对一般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而且要对每门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
8、调节生物钟
每一个同学在24小时中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时候。高考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考生就要在考前进行所谓生物钟的调节,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到与高考相一致的时间段。一般说来在考试前一个月开始调节生物钟效果比较好。
9、内心世界的减压——化压力为动力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因此,在临考的前一个月,考生可以适当的看一看一些高考成功学子的感受,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从内心中产生一种对考试的渴望,把考试压力化为应战的动力。
10、考试前一天晚上睡觉时间不要过早
不少考生认为第二天就要高考了,前一天晚上早点睡吧。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
有的家长认为考试前一天晚上早点睡好,因此督促孩子上床闭灯,父母房间的灯也闭了。其实考生没睡着,父母也没睡着,大家在床上煎熬。有的家长到12点看孩子还没入睡就着急了,甚至给孩子安眠药吃,结果早上叫孩子叫不醒,只好把孩子推醒。孩子脑袋昏昏沉沉,自然对进入考试状态不利了。
在这里建议,平时没有吃过安眠药的同学,即使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入睡困难,也最好不要服用安眠药。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着,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如果你有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话,压力会得到缓解。同时你会认识到对每个人而言,一定程度的紧张是很正常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无法预测的事情有所担心,所以不着急是不可能的。当然,你的张力最好表现为一种建设性的积极备考的行为方式。
篇10: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离高考还有十多天,考生们都积极备考,迎接高考的到来。大家想到考试,多数人都认为多做练习、多复习是高考前最应该做的,其实,应考除了要复习多年来所学的知识,高考前心理调整更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正常发挥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考试期间的心理状态”,其次是考试前备考的心理状态,第三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第四才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此,学生在高考时能不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高考前心理调节尤为重要。
影响考生高考心理状态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来自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考生自身因素。
学校环境暂且不讨论,每间高中学校临考前的学习气氛都是比较的,学校也会做出相应合理的作息时间,让考生们保持良好的状态;需引起重视的是来自家庭和个人自身造成的干扰。来自家庭的因素必然是考生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等;考生个人自身的因素就是如何增强自信心。
增强考生的自信心和保证考生睡眠质量对于调整心理状态极其重要,下面谈谈增强考生自信心和解决考生睡眠的一些建议。
考生增强自信心的一些方法:
1、要学会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要知道,微笑的样子最美丽,既愉悦自己,有放过了别人。大家在备考中都有这种笑脸,紧张的气氛不再,剩下的是利用好状态认真复习;同时,你的笑脸也会影响同时应考的同学和默默支持你的父母。
2、走路挺胸抬头。医学上讲,走路抬头挺胸有利于周身与大脑的气血回流,也就是说,抬头挺胸走路时,是让大脑得到休息。有充足的休息才能保证心情保持最佳状态。
3、运用积极自我暗示。排除外在消极因素的影响,积极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暗中默念:我能行,不就是一次考试吗?自己努力就能做好,别人也是如此我肯定不比别人差。
4、合理安排作息,不打疲劳战。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没有充足的睡眠,精神状态不佳复习效果不明显。
5、自身高考的目标要期待适当。考生要根据每次的模拟考成绩来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所定的目标难以实现造成情绪焦虑。
6、不要与别人攀比。考试时候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就说明考试成功,不要因为一次的失利名次落后了就不再相信自己的实力。
7、多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很多同学考试不好的时候总喜欢将自己的心给封上,不与同学、老师、家长说出来,独自憋在心里,结果越憋心情越差,影响自己的情绪。
8、增强学习实力。不懂的弄懂,慢慢啃掉错题,有实力,自信心自然就增强。
考生调整心理状态要保证好睡眠。保证睡眠质量就要解决失眠。
人为什么会失眠?焦虑、压力、情绪激动会导致失眠,同时会造成挫折感;考生晚上复习时间较晚,饥饿和手脚冰冷会导致失眠。
如何解决失眠问题?根据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身体是一个人活力的保证,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减少病痛的困扰,我们才有更多精力去学习,在睡眠上也会有所保证。
2、一定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因为安眠药是会导致短时间的记忆遗忘,严重地造成我们学习的质量。
3、轻身上床。不要将没想明白的、担忧的问题带上床,那样只会让你的睡眠质量不高,还容易做梦,进入不了深度睡眠状态。
4、可以在睡前做一下轻松减压的活动。比如听听歌、看一则小笑话等。
5、睡眠时间一定要有规律。如果以前睡眠时间没规律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就要调节好睡眠时间,有规律的休息时间。
6、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睁大眼睛。不要闭着眼睛继续想问题,想问题更会让你难以入睡。
7、可以在睡前吃点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你进入睡眠状态。
8、睡前可以用热水洗下脚、给手加下温。按摩一下手脚,可以很好地改善体内循环,较快入睡。
9、可以尝试冥想。睡前想象一下清澈的溪流,绿色的大地、平静的沙滩、蔚蓝的天空等。有助于加快入睡。
10、要注意饮食。晚饭不要吃得太多,对于一些难以入睡的考生,下午和晚上不要吃含咖啡因的饮料。
高考前心理状态主要靠考生自己调节,只要保证好充足的睡眠,增强了必胜的信念,不带负面的情绪,保持好状态生活学习,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篇11: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心态是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关键。不同的心态对中考影响可能是十分、二十分的事,好的心态,不仅是心理暗示就可获得,而是来源于对考场上一些临场的积极应对。
中考临近,家有考生,父母的神经一定是紧绷着的!孩子的心情更是起伏波动,尤其是几次模拟考试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接下来的十几天才是真正的关键时刻。
昨天晚上,老师特意在群里给所有家长开了一个心理辅导会,小编听了感觉获益匪浅!
为什么老师要重点提到心理训练?
老师说,这么重要的考试,压力现在到了临界点,一场考试,足以验证心理素质的高下!
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既是个人能力的角逐,又是意志和心理的考验,以往的经历来看,孩子们都缺乏这种场面的应对经验,更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养成。
老师以高考为例,刚刚的高考中,有的学生看到数学题目太难,当场瘫倒痛哭,还有的出了考场抱着父母流泪,总之在考试中,遇到困难时,心理崩溃的都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表现。极大地影响了后面的考试成绩。
是什么在影响着考生的心理素质?
1、考试动机:考试动机来自于老师和家长附加的期望,也来自于孩子自己的目标,所以考试动机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期望目标过强,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会带来考试动力不足,甚至遇难示弱、畏缩不前的情绪。老师说怕就怕,孩子对自身能力认知不足,抱有投机取巧或撞大运的心理,反倒失去了平常心。
2、家庭环境: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也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个人气质,心理素质的养成。毕竟孩子的人格和个性、脾气主要受家庭影响较多。
3、人际关系:孩子主要人际关系来源于集体生活,无论学校还是家庭,私密空间较小,无论来自哪里的人际关系矛盾,都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同时,同学间的学习氛围,竞争关系等,都会造成心里影响。
无论老师还是父母,都希望孩子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老师对于临场考试心态调整,给出了宝贵意见。
中考前提高考场心理素质,调整四种心态:
乐观心态:如果考题简单,不要盲目乐观,如果考题较难,更不要悲观,因为大家面对的是一样的机会,要相信平时自己的学习名次。要谨慎细微,认真对待,正常发挥即可。
应对心态:如果看到试题很怪,很陌生,与平时训练刷题时遇到的出入较大,不要大脑一片空白,产生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现象。这么重要的考试,一定都是大量的陌生面孔,原创度较高,但是知识机构不会超纲,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平时学习的知识中找到突破点。
大局观心态:有的考生,进门就紧张,考卷到手,马上开始答题,把平时训练的节奏打乱,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心理环境,一定要检查卷面,不要遗漏其他答题之外的程序。今年高考有个考生,到了交卷时才发现,答题卡没有涂抹,或者漏涂,这种低级失误就是没有大局观。
时间心态:很多考生在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合理,跑冒滴漏,查遗补缺等细节做得不够好,往往在难题上浪费时间,把易得分的项目错过,暂时放弃的难题,始终在心理环绕,影响了时间的判断。切记不能让惯性思维左右你的思路,把送礼的分丢掉。
中考前学习调整四个方向:
1、复习进入平和期,巩固为主,不要去死扣大量的偏难题型,这样只会增加心理负担,造成情绪紧张,精神疲劳。
2、现在重点是心理调整,前期大量的训练已经足够了,只需系统的整理全部知识点脉络,必考知识点的思维整理。
3、调整体能和休息时间,避免考试当天情绪紧张带来的身体负担。
4、最重要的是,大家知识储备量不可能有大的变化,需要做考试心理训练。
无论是佛系考生,还是 儒系考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偿所愿,考上自己中意的好学校,如果各位父母心里依然不踏实,希望有更多的帮助,评论区留言,我会继续向老师请教,但是时间一定要抓紧啊,毕竟留给孩子们的复习时间不多了!
篇12: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又是一年高考时。如何调整好心态,是考生和家长颇为关注的问题。不少考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对高考意义的错误理解,以及没有对自己实力的客观评估。在每年高考录取人数超过千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考早已不属于“性命攸关”的考试,也非“一考定终身”;高考并非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的努力学习的终点,而是开始新的学业规划的起点,因此应以平常心参加高考。
“一考定终身”,是不少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传统认识,基于此,考生和家长很担心,这一次考试的成败会决定未来的人生命运。一些考生、家长的焦虑情绪就此产生——万一考砸怎么办?从历年来的高考情况看,一次集中考试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考生发挥失常是极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考生都会在高考中发挥正常。决定高考录取的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在本省考生中的名次。有的考生感觉考试很难,考得不好,就认为自己考砸了,而实际情况是,考题难,大家都“考得不好”,最终的排名和平时差不多。
进一步说,只要考前准备充分,每次考试排名颇为稳定,根本不用担心在高考考场上出什么意外,也不用杞人忧天。每个考生应以从容、自信的心态走上高考考场,把高考作为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
在高考之前,考生就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升学目标,可以结合多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科兴趣、专业兴趣确定学校目标、专业目标。如果连基本的升学目标都没有,而是等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再根据考试分数选择大学与专业,那表明对高考的准备并不充分。我国各地高考之前是考前填报志愿,就是希望考生在高考前,确定自己的学校目标、专业目标,在推进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后,为让考生更准确地定位学校和专业志愿,把志愿填报调整到了高考出分数之后,但是,考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妨在考前就做好相应的升学规划,明确升学目标。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将有助于考生摆脱迷茫的心态。
对于高考,很多考生和家长还有即将获得“解放”的心态,如“还过几天就彻底解放了”,“家长不用再管孩子的学习了”。一些家长和学生产生“一劳永逸”的心态,以为在考场上考出高分,进入好大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结果往往导致“玩命中小学,快乐大学”。一些学生进大学后,奋斗目标缺失,浑浑噩噩度日,很快就面临“被退学”。
事实上,按照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考出高分有助于进入更好的大学,但这并不能决定未来的一切。进名校后,由于学业成绩一般,没有核心竞争能力,毕业时无法找到适合工作的学生大有人在。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优于名校毕业生的也有很多。高考绝对不是努力学习的终点,不能以“学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的心态来对待高考与学业。不管考出怎样的分数,进入哪所大学,个人未来的发展如何取决于进大学后的努力。
另外,高考后,学生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我国早在前就取消了高考的年龄限制,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家庭经济情况、个体能力情况选择复读。而且,除了以高考成绩填报国内大学、专业志愿外,还可以申请海外高校。近年来,不少海外高校,都接受中国学生以高考成绩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考学生的选择,而多元选择是缓解焦虑的重要方面。
概而言之,正确认识高考意义,以积极心态参加高考。“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高考后选择、学业发展规划,这是对待高考的正确打开方式。相信通过高考,每个高考生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
篇13: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高考马上就开始了,有些同学会感到越来越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几个调节心理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轻松的面对高考。
专家教你调整好高考前心理状态
过于紧张焦虑
在高考之前,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把它太当一回事,适当的紧张焦虑可以使我们更加充满斗志,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我调整,使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不是不会,只是暂时没有想到。
好高骛远
我们考大学,除了个别超水平发挥或是发挥失常以外,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绝大多数考生的成绩都是在模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略微有一些上下浮动,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现象。而有的考上产生悲观心理,主要是心中的愿望不能达到,造成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心态。这种情况主要是考生预期目标定的不合理。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好高骛远一定会失败的,我们在高考之前就是顺其自然,只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是成功的。
高考前心理调整的诀窍
正常作息
高考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熬夜学习搞题海战术是不明智的,我们要知道,高考的练习题时做不完的,第一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就会精神不振,大脑会处于一个抑制状态,这就导致我们思维变缓,学习效率下降。但是我们也不能太极端,如果盲目的停止复习,一心调整心理状态效果也不会好,因为我们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大脑也会建立应对紧张状态的模式,突然停下的话,生物钟就会被打乱,我们会产生失落、不安等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作息时间学习休息。
保持平常心
不要把高考看的太重,就把它当做一次普通的考试去看待,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就是成功的。不要去想着以后会怎样,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高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考的好了,我们应该高兴,即使没考好,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来年再战。总之我们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淡然的面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能淡然处之,那么我们一定会收获成功的。
篇14: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家有考生的家庭,是不是气氛开始紧张起来了呢?
身为考生,是否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呢?还是已经感觉到大战来临的气息,手心微微冒汗,静不下心来复习了?
身为父母,你的家庭关系是否依然和谐,是否全力为迎接高考积极准备着?你们有没有连大声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打搅了孩子备考被埋怨?
今天,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蔺秀云教授,指导考生调节心理状态,应对临考的各类情绪,也提醒家长如何做好陪伴。
当疫情来到身边,考生不需恐慌
是一个更特殊的年份,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几乎侵袭了我们熟知的所有城市,或多或少,总会给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首先,考生要对病毒有足够的了解,学习国家卫健委对疫情和新冠病毒的解读,不要过于恐慌;第二,即使不小心成为密接或确诊封闭管理了,也只需听从安排,在隔离的同时正常备考,保持规律的锻炼和睡眠就可以了。如果在此时出现了不服从安排甚至是对抗情绪,一定会影响考试,当然可以把自己的正当需求提出来,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的。
关注高考的人士应该已经注意到了,5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明确,对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特殊考生,经专业评估后,可在当地设置的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等参加考试,做到应考尽考。
保持正常状态,离考期越近,离梦想越近
蔺教授曾做过小范围的调研,显示70%-80%的调研对象,在面临考试、面试之前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高考对考生来说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这不是一种病态的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这是第一步,感知你的情绪,把它正常化。
第二步,接纳这种情绪,而不是摒弃它。在高考没有结束之前,这种面对考试的应激反应会一直存在,考生也不需要耗费精力与负面情绪对抗,如果总是沉浸在“我为什么这么糟糕呢?我怎么学不进去”这样的想法中,就是花了很多精力去应对负面情绪了,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状态,是否存在,及时做出调整。
在这段时间里,高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常的作息,保证睡眠,保持规律的锻炼,让生活规律化,就不容易焦虑了。
另外也可以仔细分析,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焦虑。这里,蔺教授给大家提供一个分解压力的方法:
→高考一共六科,是哪一科让你感觉压力最大?
→比如是数学压力更大,那么高考压力就改成了数学带来的压力。
→数学的哪些章节压力很大呢?比如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可能不太好。
→那立体几何里又有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太好,感觉到有难度呢?
→于是,具体到三五个章节,掌握的不是很好。
逐一分析下来,压力就会大大减小。
还有,要用成长型思维走好每一步。比如,考生有没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挑战。高考没考好,那我可以再考一次,或者说我也从此处获得了经验和教训。虽然没有考上非常理想的大学,但我的能力和水平都在,可以在考研时考一个理想的研究生院校。不能抱着一种“这次考不好这辈子我就完了”的固定型思维,容易被负面情绪束缚住。
爸爸妈妈们,踏踏实实陪伴吧
到了临考时间,家长们要学会“往后撤”,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孩子去整合知识。如果家长平时参与孩子的学习比较深入,现在可以跟孩子讨论,按照科目来分析,你的知识体系,有哪些链条还有缺失,如果未来几天你一定要补充一个知识的话,或者在你的几门课当中,你还最想复习哪一门呢?关键点是,要用询问式的、商量式的语气跟孩子互动,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家长千万不要用催促的语言,比如“赶紧去复习!别忘了这个,别忘了那个!”此类口气,容易引发孩子反感。
十几岁的青少年还处在青春期,大脑额叶还在发育中,情绪容易冲动,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不要冲动,要慢慢地安抚孩子,帮孩子找到情绪的来源,告诉他们“情绪是正常的,一场考试的得失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蔺教授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到,孩子的某些负面情绪也可能是你们双方沟通不足造成的:孩子可能觉得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但家长可能已经如履薄冰了,这时候就需要彼此把内心最脆弱的部分袒露给对方,更好地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实现家庭关系的温馨和谐。
另外,父母也要照顾好自己。父母保持稳定的心情和生活状态,对孩子情绪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做到不管外面是否有大风大浪,家里一直都是稳如泰山,家长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工作就工作,保持放松的心态和良好的家庭氛围,迎接高考的到来。
那么,奔向新旅程吧!
关于考中和考后,蔺教授有以下几个建议给考生和家长:
在考场上,如果遇到难题产生了负面情绪,就把念头关注在此时此刻,学会用呼吸放松的方法调整状态,大概三五分钟就能恢复平静,以良好的状态继续答题。
考后,大多数考生都能放松下来,建议考生利用这个超长的暑假,去做一些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考驾照、学游泳、学滑板等等,还有的考生在社区做抗疫志愿者,这都是值得提倡和肯定的。
那么,最后祝愿大家都以良好的状态应考,取得满意的成绩,高考加油!
篇15:高考心理调适与准备
今天,离高考只有13天了。此时,考生应将学习心理状态调整至高考心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在考试中考出水平,考出好成绩。
首先,考生不需要再去学习新的知识。安排好时间,有计划地将各科学过的知识,按考试大纲要求系统地梳理一遍,将该记的公式、定理、概念、原理分门别类地记清楚;其次,不要再去做新的习题,而是将以前已做过的习题重新复习一遍,做对的习题记住采用的原理、方法即可。未做对的习题可以心算的方法再做一遍,若做对,则加深了理解;若仍不能做对,也不要再花时间花力气,而是直接去查阅答案,关键要搞清为什么没有做对。
当你花上5~8天,将学习心理状态调整到高考心理状态,你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并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
快考试觉得没安全感是正常现象
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越临近考试越觉得以前会做得题都不会做了,整天迷迷糊糊的,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考生心理减压“三招”:
1.做家长的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2.给孩子一些复习方法。教会孩子把各科的知识系统的疏理一下,不要轻易去做新的、难的练习,确定不会做得题就着手放弃它,把会做的抓牢确保不丢分就好。
3.教会孩子自我减压。比如告诉孩子高考不是某一个学校某一个班的考试,而是全省性的考试,如果自己考得差,全省其它学生也会有人考得差,保持轻松心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