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李开复:给父母的四个建议教育孩子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4、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7、有创意的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0、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11、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2、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篇2: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美国的小学,常常教育家长怎样对孩子说话。
比如,学校告诉家长: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而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时,你最好别说:“你错了,要很委婉地讲: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
“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学校的老师说:“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对待孩子,他将来也会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的,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思考’看这个世界。”
孩子放学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长就会问:“这面晚回来,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
负面思考的家长则会挖苦说:“外面那么好,你还回来干啥!”
我们有些家长总喜欢采取负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热讽,声色俱厉,无形中处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篇3: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目前,家庭教育已被全社会引起重视,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的。 小学阶段是家庭教育起作用的重要阶段,很多学校无法教给孩子的知识需要父母去补齐。有人认为小学生的家长应该主要督促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其实实际的社会的锻炼也很重要。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篇4: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揣摩孩子的心理和感受,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讨厌家长的这样四种谈话方式。
一是“唠叨型”。许多家长都抱怨说,现在的孩子都太不听话了。老枪觉得吧,碰到这种情况,咱们做家长的应该反思一下,是孩子不听话,还是咱们唠叨起来没完,把孩子唠叨烦了?老枪觉得是后者。比如某个道理,你说一遍,以现在孩子的智商,一般就明白了,甚至人家早就明白,而咱们呢,总觉得孩子不明白,总是唠叨个没完没了,这就把孩子看“低”了。所以,你越说,他就越听不进去,弄烦了甚至还会冲撞你。所以,我们应该点到为止,切莫没完没了。
二是“迁移型”。别的孩子感冒,让自己的孩子吃药,弄的孩子是苦不堪言。别的孩子身上有坏毛病,咱们就不问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想当然地千叮咛万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当然,咱们做家长的这种动机是好的,就是希望孩子别学坏,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把孩子的感情推向了对立面。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咱们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三是“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性的现象,便大惊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小屋里“单独审问”,根据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测而恼火。孩子不是犯人,发现问题的苗头,应该循循善诱,决不能动辄就“提审”,这样做你将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也会让孩子很寒心。
四是“揭丑型”。这个情况比较普遍,孩子确有过错,你看家长可逮着了,吃饭的时候“训话”,当着同学、亲友的面数落,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走向家长愿望的反面。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是仅有良好的愿望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恰当的方式方法,不然就会事与愿违。老枪觉得,家长要与孩子平起平坐,成为真正的朋友,有什么问题相互讨论探讨,这样孩子才能容易接受。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什么都懂,所以我们家长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显摆了,关键的地方,我们只要稍加点拨,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可以了。
以上几条,仅供大家参考。
篇5: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芈月传》告诉了家长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你看出来了吗?
威后:包办型溺爱
楚威王的妻子威后,剧中的她在谋取地位上手段高超,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就逼死向妃、莒姬,气死威王,成为楚国真正的掌权者。她一度权倾朝野、只手遮天, 早早的为一双儿女想好了出路。儿子芈槐继位成为楚怀王,原本应该母凭子贵稳享荣华的她却事与愿违。经过艺术加工的楚怀王好色昏庸,一度险些葬送了楚国。
再说威后的女儿芈姝,一降生就注定了公主命,威后对她百般呵护,从小就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威后的羽翼之下柔弱地成长,最终就养成了不自信、没主 见的性格。得知自己被秦宫里的人陷害时,除了哭泣抱怨,毫无斗志,更没半点主意。在与魏夫人的宫斗中,更是节节败退,毫无还击之力。
这类包办型的家长(微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北京金色摇篮教育董事长程跃博士表示,今天的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爱,希望孩子平平安 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不忍心看到他们受到一点挫折和委屈,于是家长从小就为孩子做好一切事情,儿时拥有美好单纯的快乐,这样就会一生快乐,这样的美好 愿望并没有错,然而我们却总能看到这种美好愿望背后存在着过度保护,过度限制,过度替代的误区。
芈姝:放纵型溺爱
剧中芈姝的结局是什么?在权力之争中失败,最后身陷囹圄。剧中的芈姝在外界因素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出身高贵、相貌倾城、才艺过人,又与心上人秦惠 王结为连理。按理来说,这样的女人一定会成为人生赢家的,她失败的原因除了威后给她造成的性格缺陷,还要归结于她对儿子秦武王放纵和溺爱。
有关专家指出,放纵型教育方式的父母甚至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而是让其自己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所有行为。放纵型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对 孩子的个性发展尤其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好处,但缺乏教育,不负责任。这种方式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倾向,缺乏责任感,不太 顺从,行为缺乏自制,很少替别人考虑,以自我为中心。
芈月:严于教导,适时放手
芈月无疑是剧中最成功的女人,她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自己,更体现在她的孩子身上。她性格独立,儿子赢稷在她的熏陶之下也逐渐形成了坚毅的性格基础。虽然 剧情上芈月也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是她所做的一切筹谋都是为了秦国的强大。当儿子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芈月选择了退居幕后,让她的孩子当上了真正的秦国君 主。
或许这是教育孩子的中庸之道,既不放纵也不包办。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放手的点要拿捏准,家长放手让孩子做事情要逐步进行,不是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了,走 向另一个极端。家长一下子什么都不管,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心里憋气窝火,觉得自己很笨,挫败感油然而生,对做事情产生极大 的抵触心理,最后可能会自暴自弃,什么都不做了。我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事情,学会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 达到这个目的就好了,千万不要教条,让孩子觉得家长刻板而冷酷。
家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又有多少个家长能够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呢?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差异,所以孩子的教育也要因人而异。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儿童一生的成长,那么就要真正了解成长规律,那种片面的,割裂的,静止式的看待成长,就问题去解决问题,往往问题还会接踵而至。在我 们的教育实践中发现,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源于家长本身有着科学的教育理念,他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有着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帮助孩子避免成长中出现问 题,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轻松灵活、简单有效的。所以,如果我们的观念错了,方向出了问题,也就谈不上方法好不好了。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家长科 学的教育观之上。家长要去了解科学的教育观,这对家庭教育来说很重要。
篇6: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家长就抱怨说,只要我一说孩子就烦,说什么”老一套,又来了”,不说不行,说了就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确,家长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我的朋友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当这个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的朋友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她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她的目标。她希望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能带给他一份惊喜,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看得出来这是一位非常有心的母亲,她这样做确实是动了一番心思。首先她抓住了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当小孩子看到一件他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时一定会琢磨半天,而当他发现了一张小纸条的时候,他一定会迫切地想知道那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因此当他能够读懂上面的内容时他一定会很高兴,这样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也会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其次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
除此之外,选择这种方式还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应该承认,大部分的父母并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就更不容易和他们在一些问题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孩子们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吃好、穿好。在写给孩子的纸条上,既可以有对孩子的表扬、鼓励,也可以有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而这时的内容起码应该是有理有节,循循善诱,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最后一点,这样做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什么,怎么写,想必还得动动脑筋,当然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当孩子长大些后,他也一定会加入到这个游戏之中,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由此看来,写给孩子的纸条虽小,但它的作用却不一定小,有兴趣的家长不妨试一试,也许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关系孩子们身心成长,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良好性格的形成!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呢?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有哪些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通常有下列数种: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四、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五、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六、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七、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篇8: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
一位访澳归来的老教师,谈到赴澳见闻时说:“澳大利亚的家长‘蹲着和孩子说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要下地去玩时,这位家长蹲下来对小孩子说话。当时,他感到很惊讶,以为这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问。”接着,他谈到:“又一个周末,当学校的一位秘书逑蒂请我住到她家,去共度两天周末时,我又一次见到这动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我们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第二天上午,我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罗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我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这时,我禁不住同逑蒂谈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她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人,也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澳大利亚母亲的言语和行为使人想到:家长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着大声呵斥。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我想,这是一种很具体的教育方法,却体现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关系的教育观念,也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篇9: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教育: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经常有家长说,“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也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们家孩子”;更有专家学者说,“教育是开启每个人生命的钥匙”。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让孩子怎样更好的学习到知识,还是更好地成长呢?
我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又觉得,生活方式,在这里,其实是轻了。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贵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
譬如有一种人,天性就是善良悲悯,他们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譬如特蕾莎修女、圣雄甘地;也有另一种人,热衷于开创和创意,热爱用商业的创新,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生活方式,譬如苹果的乔布斯和维珍的布兰森;当然也有热爱思考,成为学者,热爱冒险,成为探险家,热爱钻研,成为发明家……
而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个人,其实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方式。有的机缘巧合,表现的充分,就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更多的,则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但,就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的不同。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有一些帮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所过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响他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
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的,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家长选取哪种教育,其实是来源于自己的价值观
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
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譬如,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平安和顺遂,你就会让孩子不要去冒险、拼搏,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个性和自由,你就会鼓励孩子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到任何规则和制度的限制,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比较的方式——
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你。
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你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身,都没有错,都是爱的体现,也都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最朴实和最基本的体现。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做得过于极端。一旦极端了,违背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诉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
我们就拿商人的角色来说吧。很多商人自己做事业,做的很好,既有成就感,也过着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于是,就像自己的孩子,也要和自己一样,不仅从小就给孩子进行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礼仪等的培训,甚至每天早餐的时候,让孩子看公司的财务报表。这就是典型的第一种类型。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也是商人,事业也做的很好,但一点也不喜欢剧烈的竞争,背负的巨大责任,更不享受繁重的会务和频繁的外出。那么,他就会告诫孩子,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做商人。然后,不仅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和商业有关的信息、知识,还会专门注意孩子的艺术、文学等等的培养。
可是,神奇的是,很多刻意培养下一代商业经营的家庭,孩子成为了艺术家;而刻意不想让孩子从商的,孩子却无比热衷于商业事业。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也不奇怪,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说到这里,我是多么庆幸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没有了“接班”这种制度。这几乎是从一出生就决定每个孩子生命方式的,不知有多少孩子,成年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同样也有多少个孩子,渴望做他厌恶的事业。
但是,我又有很多的遗憾,就是现在还有很多的家长,在考虑给孩子哪种教育方式的时候,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那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科学家叫它基因,哲学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运。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应该叫做什么,不妨就笼统地称之为“内在”。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品质,一种是才华技能。
于性格品质来说,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刚刚出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脾气都会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样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这些,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注定”,而且,很难改变和扭转的。
而且,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就是指的这一部分。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随着开始掌握语言技能,就变成了一个小演员,能说会道爱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稳,刚开始能够拿到东西,就会一个人琢磨很久,再大一点,还要研究内部的结构。
同样的,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顺应、鼓励,并发展它。
今天的改变,明天的收获
在一次家长的分享中,每个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我们发现,有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等等;同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改变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等等。
为人父母,我很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
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致的,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
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
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
在纽约,已经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
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
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也需要向别人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有人会问,这适合吗,会不会变成放羊班,让孩子失去了进取心?的确,我也不能对这种教育方式打包票。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在方向是对的。而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于这个孩子的生命,不就是最好吗?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对个性教育有如此大的热情。我是从师范专业毕业的,又从事了多年的教育出版,我特别反对老师用所谓的”优生和差生”来评判一个孩子。
要知道,如果老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优秀的;如果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差等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予孩子某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那么,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于我们遥远吗,我们永远也不会达到吗?
很神奇的是,就在北京的公立小学,就有自己编课本,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大课制的学校。而且,也不设期末考试,而是进行五天的闯关游戏活动。分为将故事、数字游戏、唱歌跳舞等等的关卡,不打分数,只分过不过关。
所以,就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我相信,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和家长的要求、鼓励、支持密不可分的。
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篇10: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由于现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家长溺爱,变得很任性和自私,逆反心理越来越强,他们总嫌父母不理解自己,要求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完全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作为父母不可能什么都满足。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发强烈。
做父母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1、采用温暖方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错了,往往会适得其反。试着换到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教育孩子,处理突发事件,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孩子一时半会想不通,要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2、家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处理孩子的问题。父母要主动,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进行交流,父母不要有老子就老子,老子说了算的霸气思想,这只会招致孩子的对抗、反感,甚至逃避,用沉默和出走来回答父母粗暴态度。
3、处理问题,父母要步调一致。不能父亲这样说,母亲又那样说;父亲在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在一旁护短。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先商量一下对策,口径一致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
4、多鼓励孩子,少指责他们。孩子的问题是错的,但他没意识到,父母批评孩子,要讲究一个策略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实质,要鼓励他们去改正和改变。父母不能用大人的腔调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我觉得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重在交流,多和孩子沟通,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这样更有有利于平复孩子的逆反心理。
篇11: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生命状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发啦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它们逐渐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民主式:在教育上,民主的根本含义我想应该是把孩子真正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他是我们的孩子,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权利,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拥有。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的孩子当作一个人,那么任何的教育都是苍白而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二)平等式: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容易产生不平等的。如何让不容易平等的个体真正地平等起来,是我们做父母的人应该去反思和主动做到的。在家长面前,孩子要求平等是一种要求,但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求平等可以是一种行动。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家长是主动的,而孩子相对来说是被动的。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还等什么呢?
(三)理解式: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追求。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是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价值的。你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你的世界上的,而孩子的价值观也是建立在孩子的世界上的。如果你爱孩子,也要用孩子所需要的方式来爱他,如果你要帮助孩子,也要用孩子所需要的方式来帮助他。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有一天孩子选择了和你不一样的道路,我们也一定要理解他。
(四)正面式:我们的潜意识是听不懂“不”字的。如果我现在跟你说:“请你别想一只蓝色的蝴蝶”,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你想的偏偏就是一只蓝色的蝴蝶。所以如果你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些积极正面的行为,那么请记得要用正面的字眼来描述。
篇12: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很多犯案的青少年都经历过溺爱——打骂——放任的家教过程。这些孩子小时候备受家长宠爱,对他们的一些小错误父母也不给予批评纠正,甚至觉得小孩子做这些事情很可爱;到了青少年时期,由于逆反心理作祟,孩子开始变得调皮起来,与家长、老师对着干,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则由宠爱变为打骂,以为打骂能够让孩子记住教训、纠正错误;最后,这些家长却发现打骂根本不起作用,而家长与孩子之间已然无法交流,亲子关系也接近破裂。于是,父母对孩子绝望了,不再教育他们,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只要不犯大事就可以容忍。
事实上,正是这种错误的家教方式导致了孩子的不健康成长,其中,打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副作用。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和态度,将“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变为“不打不骂”的教育方式。
为此,家长首先要明白生气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糕,面对孩子的错误,要保持应有的理智,心情平静的时候,再一起和孩子谈论问题。家长要记住,自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通过打骂孩子给自己出气。
其次,家长要耐心地聆听孩子的说法,协助孩子找到犯错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尽可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免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父母是孩子幼小心灵的依靠,也是孩子为人处世的榜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错误,因此作为父母要有足够的爱心和智慧去教育孩子,将“打骂”这一粗暴的方式放下,代之以理智和关爱,耐心地引导孩子走向人生的正确方向。
篇13: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孩子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为有用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还不如说是家长教育能力的竞争。学校教育是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做家长的所先要做好榜样。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方法。有时我们不妨把自己的心态落到与孩子一样的水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现实的世界,那么你对孩子的很多费解的事,也许就会恍然大悟了。
赏识是人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父母用行动体现出来的爱和赏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莫大的作用。
环境是成长的沃土。孩子如果处于良好的环境中,就会成长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自尊是成长的动力。父母的不尊重是对孩子最严重的心理伤害。父母不但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更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尊严可以带给人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尊重的前提是重视。孩子既愿意得到父母的表扬,也愿意忍受父母的批评,而最不希望自己被父母忽视。但有些父母常常因繁忙的日常生活所累,而忘记了去表扬孩子的优点,也忘记了在孩子困惑的时候帮孩子一把。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陪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
自信是成长的起点。自信心是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心才会有所行动。父母深刻激励能让孩子的自信心倍增,奋斗状态达到最佳,而最终实现梦想。
篇14: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家长
什么教育方式最有效?
摆事实讲道理占46%;36%与孩子讨论;4%通过暗示和提醒;14%严厉批评。
但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所使用的方法,24%是批评,36%用表扬,40%批评表扬各一半。
孩子
对父母说教怎么看?
3%的孩子表示非常反感,52%有点反感,1%的从不理会,44%的孩子一点也不反感。
对待错误
孩子在学校犯错误时,家长啥态度?
20%会对孩子批评;12%抱怨学校和教师;68%主动与老师联系。
当孩子跟自己顶嘴时,会有10%的人不予理睬;34%直接批评孩子;49%会等孩子平静后说道理;7%则当即动手。
关心问题
父母经常关心学习你怎么看?
43%选择不喜欢;49%选择没有什么感觉;8%希望父母关心学习。
68%孩子感觉父母最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15%认为父母很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17%的孩子认为父母在意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最大困惑
家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们困惑最多的是什么?
和孩子交流有问题,不知道孩子真正想法是什么,占55%;孩子成绩不好困惑的占32%;10%是孩子太淘气不听话;3%选择其他。
孩子
孩子们因成绩不好或害怕成绩下降困惑的最多,占56%;因为被父母认为淘气经常被批评的占13%;21%的孩子是因为被父母管着,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困惑;10%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不快乐。
专家谈原则
别扼杀孩子兴趣
专家认为,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自我反省,反思使用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然后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
当孩子的成绩不好或遇到挫折时,要肯定、鼓励;当孩子犯错时,也应该给予批评,但语言要有艺术性,既保护孩子自尊,又能让孩子认识到不足。一味赏识和过分批评是走极端。
当孩子犯错时,要及时指出错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错误的动机和原因。
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相同,家长们只要做到不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教育就已经成功一半。
篇15:正确育儿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第一种:暴力式教育
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非常的粗暴,不听话就打,作业没写完也打,考试不合格也打,于是,这种方式给孩子一种感觉就是,遇到问题就用暴力来解决。
高级心理治疗师孟元九老师曾说到: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意。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思想。打骂只会让孩子远离、害怕甚至成年后人格不健全。
第二种:霸王式教育
孩子的观念就是不管出了什么事儿,爸爸妈妈都可以用钱摆平。通常这类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孩子很容易成为家庭或者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第三种:忽略式教育
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忽略的,也没有人管教他,所以在校园里面出现了问题,无法告知父母,也不敢向老师报告,最后选择了告诉身边的小伙伴。小伙伴们仿佛都同病相怜,相依为命的他们就选择用暴力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当领略到这种暴力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时,于是暴力就成了他们找到存在感的武器。
还有的孩子天真的认为暴力是可以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更有甚者还把暴力当做一种发泄的情绪和树立威风的方式,有的孩子还主动去录视频上传到网络,将暴力行为当成一种表演秀,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
暴力现象的背后,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有多大。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与制止,那孩子最后的路就是走向监狱。所以对父母来讲,一定要防止自己的家庭培养出有施暴倾向的孩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