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田亮在微博宣布:「(森碟)第一次来参加世界比赛,标枪和跑步得了铜牌。」
当时就一个感觉:哇,不愧为奥运冠军的女儿。
犹记得《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奶爸田亮一时适应不了带娃节奏,面对爱哭闹的森碟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
可节目拍摄了几个月,父女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田亮不是做得最好的爸爸,但却是进步最快的爸爸。
虽然刚开始闹出过不少糗事,比如小辫子凌乱,秋裤外穿等等,但他愿意去改变,去领悟和女儿沟通的正确方法。
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说:
「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会在不经意间传递他们的喜好,父母要去接收,要去领悟。作为爸爸,我不太善于表达对孩子的肯定,言语中更多是揪出她的问题,甚至批评她。」
立誓:「我要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好爸爸。」
几年过去了,「糊涂」老爸完美蜕变,陪着森碟拉小提琴、滑雪、跑步、打网球。
陪伴,成了他的日常告白。
森碟10岁生日,他还发了一条祝女儿生日快乐的微博,字间里跳动着满满的父爱。
心理学指出:
有父亲的角色参与,孩子智商更高,并且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连做功课思想也更集中、不容易与老师产生矛盾。
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社会经验告诉我:
真正的好爸爸,是一定帮妈妈带孩子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心里,家和教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家和陪孩子是义务,更是责任。
前段时间,一条微博让人看得很心酸。
博主@盐都小警察 晒出儿子贴在门上的纸条:
请勿进入(爸,说的就是你)。
他在微博里感叹说:太久没回家,就是这个待遇。
网友评论道,「来自宝宝的嫌弃,太让人心酸了!」
很多爸爸,由于职业关系,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可即便这样,爸爸也应该和孩子保持爱的连接。
朋友的爸爸是军人,常年累月不在家的那种。但她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像想象的一团糟。
在她生活里,虽然没有爸爸,但爸爸的身影和爱一直都在。
小的时候爸爸会寄自己的录音给她,大一点就和她保持着长期稳定的电话沟通,再大一点就换成书信往来。
爸爸对她而言不仅是父亲,更是无话不谈的知己。
她家里最少不了的东西就是爸爸的照片,布满各个角落,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父亲的风采。
而反观身边的很多家庭,爸爸活成了家庭里的一个「身份」,不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没有走进孩子的生活。
就像作家刘墉说的:
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
为什么?
因为在孩子记忆里,
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北京市妇联有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家庭负责孩子教育的,母亲占70.2%,父亲仅占20%。
真正的父爱,是需要被感知的。
孩子的世界从来不缺「爸爸」的身份,缺的是「爸爸」的温度和关爱。
美国有位叫乔治曼斯尔的海员,在儿子刚出生不久便出海远航。
等到后归来,他吃惊地看到儿子的举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强,看不到一点天真活泼的孩童形象。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缺乏父爱综合征」。
「缺乏父爱综合征」其实是由于父爱缺失,致使他缺乏父爱而带来的一种分离性焦虑。
这种分离性焦虑轻度表现为胆小、焦虑等情绪性症状,严重的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心悸、头晕、昏厥等生理性症状。
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父爱充足的男孩,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
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比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气。
女孩如果缺少父亲陪伴,可能会造成性别认知混乱,缺乏性别认同感,严重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婚姻。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场合,婴幼儿和儿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抚。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父爱能给予孩子勇气
前几天看了一个小视频,一下子就被视频里的爸爸暖化了。
有一个名叫「贝拉」的小女孩,要去舞台表演芭蕾舞。刚上台,她突然要甩开老师的手,一个人哭了起来。
可能是贝拉年纪尚小,害怕站在舞台上。
幸运的是,爸爸抱着小宝宝上场了。
白色裤子,黑色上衣,就像是「小天鹅」堆里混进了一只「大黑鹅」。
爸爸右手环抱着小宝宝,左手牵着小贝拉,做着笨拙的芭蕾动作。
贝拉也慢慢从害怕的阴影里走出来,快乐而又自信地跟着爸爸跳。
真应了那句话:爸爸永远是女儿最坚强的后盾。
父爱能提升孩子智商
英国人类行为学教授Daniel Nettle,分析了17146名193月某一周出生的儿童。
研究者把父亲在育儿上的参与度分为四组:单亲/无父、父亲极少参与、父亲参与度高但不及母亲、和母亲同样高的参与度。
参与度是根据父亲用多少时间参与具体的亲子活动(阅读或者游戏)来评定。如果父亲只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亲子活动,不能被认为有参与度。
研究人员对17146名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一个惊人事实:
无论父亲本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父亲育儿参与度高的孩子,在11岁时的智商得分,都会高于参与度低的孩子。
世卫组织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
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
父爱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目前大多数家庭,父亲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而家庭对外的抗压能力,与父亲担负的责任成正比。
上周末,朋友病倒,孩子爸临时被领导叫去加班。
出门时,嘱咐7岁的儿子:照顾好家里的「女人们」。
吃了药的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醒来时,听见厨房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儿子还一直在嘱咐妹妹:「你别动,哥哥来帮你。」
她正准备问儿子发生了什么,只见儿子端着冒着热气的碗,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
儿子对她说:「我答应爸爸了,照顾好你和妹妹是我今天的责任!」
前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阔、事业心强,所以孩子受了这些影响,会更加严肃、认真、负责地对待生活和事业。
美国卫生部组织编写的《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中,提出「父亲功能」包括7个方面:
1.和孩子的母亲培养积极的关系
2.花时间陪孩子
3.养育孩子
4.恰当地规训孩子
5.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6.保护和供养
7.成为孩子的模范
「好爸爸标准」要得到落实,爸爸们的「父教意识」苏醒就显得非常重要。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脱大男子主义、父权主义,然后同母亲一起,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教育重任。
家庭教育不能光凭「良心」,更要有行动和先进理念,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任何金钱都无法取代的。
所以,希望爸爸们可以:
少一些应酬,多一些陪伴;
少一些「商务」谈判,多一些交心沟通。
长期的稳定的亲子关系,比世俗的成功更重要。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规则和纪律。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在教育的路上,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