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手册:如何避免孩子学习一蹶不振

案例

晓芸是个小学三年级女生,自上学时起,她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爸爸妈妈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自豪,常夸她学习努力认真,并希望她长大以后能够出国留学。晓芸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期望下,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

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题目晓芸感觉不适应,结果成绩不太理想,晓芸很难过,爸爸妈妈的心里更不好过,他们忽然觉得自己以前对女儿的前景判断过于乐观。特别是这学期开学后,晓芸的月考成绩又有下降,爸爸妈妈的心里开始笼罩上一层阴影。

为了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他们再也不提晓芸将来的打算,但奇怪的是,晓芸非但不“领情”,相反倒常坐在桌边发呆,暗地里哭泣。爸爸妈妈很担心,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女儿的期望太高了?

心理学分析

儿童在学习新任务时难免会有失败,但有的孩子能够战胜困难并最终取得成功,而有的孩子一旦失败就选择放弃,这与儿童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方式有关。有的儿童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特有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如问题含混不清,考试不公平等)或归因于自己容易克服的不稳定因素(如再努力些,我会考得更好)。

这种归因方式称为求精取向。求精取向的儿童失败后不气馁,坚信努力会使自己成功,他们对掌握新知识有很强的动机。

而有些儿童常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努力或运气),从而无法体验到因为自己能力强而产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将失败归于稳定的内在因素(如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沮丧和不思进取,在困难面前表现得很无助。这种归因风格称为习得性无助取向。

习得性无助取向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认为即使成功也不过是运气好的缘故,而一旦失败就会强化原有的归因取向,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目前的难题。

习得性无助的归因取向是怎样形成的呢?心理学研究发现,老师或家长在儿童成功时表扬其努力、失败时责怪其能力不足,就可能会塑造儿童的习得性无助的归因取向。

案例中,晓芸的父母在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夸奖她学习用功,并没有强调孩子出色的学习能力,而在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开始怀疑她的学习能力是否能够达到将来出国留学的要求,并且不再对孩子流露出这种期待,实际上表现出的是父母心里的不安以及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怀疑。

晓芸父母这种对孩子成败的反应方式实际上是在暗示,她的成功来自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而失败则是来自于内部的稳定因素(能力),即使成绩优秀,她不过是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努力,而在解决难题的方法上并不见得比别人高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笨鸟先飞”罢了;而一旦成绩下滑,孩子自然不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相反会觉得自己的解题能力有限,既然“笨鸟”如此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那还不如干脆不努力。

于是,晓芸的习得性无助归因方式开始形成,表现为闷坐发呆,伤心哭泣,逐渐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如前文所述,儿童求精取向的归因方式更有利于他们战胜困难,保持较强的学习动机。

如果儿童成绩优秀时家长和老师对其能力加以表扬,称赞其能够找到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而非简单的聪明),当成绩下滑时强调他努力程度不够(而非能力不足),这会使儿童相信自己有潜力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求精取向的归因方式。

家庭教育方法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归因方式呢?

1.家长可以通过归因训练帮助孩子树立求精取向的归因方式。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因素(不够努力或运气不佳),而不是让归因于自己内部的稳定因素(能力不足)。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诱发无助感的评价方式会使孩子在新任务中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而求精取向的评价方式则可以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或运气不佳。求精取向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即使在失败的时候也不至于失去继续“战斗”的勇气。

需要说明的是,运气不佳的理由可能会使孩子一味地给失败找借口,所以,将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是一种比较可取的归因训练方法。

2.家长在孩子成绩优秀时自然会提出表扬,但也要注意表扬的方式。成绩优秀常受到表扬的儿童(如你真聪明),他们面对新任务时更注重成绩目标,而非学习过程。有些孩子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以换取家长的表扬,可能会对家长“报喜不报忧”,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态度,在面临失败时也可能会导致儿童的放弃和无助。

所以,家长应向孩子强调,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学习的目的关键是看孩子掌握了哪些知识,而不应一味地注重考试分数。

有研究者发现,过程导向的表扬(对儿童形成和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努力加以赞许)会激发并维持儿童强烈的学习动机,在面临新任务时,他们会意识到重要的是对任务的解决,而并非展现自己是多么的聪明。如果在解决新问题时遭遇失败,儿童要做的是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并努力坚持以解决难题。

学习的乐趣在于过程。求精取向的归因方式能使儿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就,即使遭遇失败也不放弃。如果一味地强调结果,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丧失信心,反倒可能使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归因方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