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篇1: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各师各法,有些更不讲求“章法”,以致最终“束手无策”。撇开“自家那套就是最好”的想法,家长可想过转用一些“理论性”的教子方法——按性格来教育孩子。

  完美型

  行为特征:做事认真、有很多“应该”和“不应该”的标准;抗拒做没有完美结果的事情;注重达到老师的期望;倾向压制负面情绪,如伤心和愤怒。

  教子招数:妈妈要先尊重孩子的看法,同时引导他作多方面和多角度的观察,避免做事欠缺弹性。此外,亦可鼓励他培养个人兴趣和幽默感,并留意他的生活目标,避免给自己太大压力。

  助人型

  行为特征:强烈关心周遭的人;总是尝试让老师觉得自己是“好帮手”;与人交往,喜欢采取别人喜欢的态度,如主动借出玩具;对老师的评语敏感在意,看到父母对别人好时会妒忌。

  教子招数:孩子容易被误会为“多事”,妈妈要理解他只是出于关心,因为他的自信心建基于别人的好评上。注重教导孩子关心别人时也要善待自己,如表达某种程度的愤怒和拒绝。

  成就型

  行为特征:追求个人表现;为得到赞赏和认同而表现努力;对长辈的指示必定承诺;不用“开心”或“寂寞”等来形容自己;对别人的感情偏向于冷漠对待。

  教子招数:妈妈要让孩子学习如何提升社交技巧,例如体谅他人,亦要教导他们察觉自己的情感,不要太过计较得失。此外,可培养他享受绘画或音乐等以平衡生活。

  自我型

  行为特征:不喜欢与朋友做相同的事情;讨厌服从长辈的指示;幻想力强,例如玩Barbie公仔时幻想无穷无尽;做事多从“感性”出发;容易因小事兴奋或伤心。

  教子招数:要避免过多干涉和保护孩子,也不要压抑他的想像力,可加强培养他的创造力,以及教导他理性地表达情感。

  思想型

  行为特征: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和群体行动;感情起伏较少,多面无表情;爱观察及问老师问题;喜欢汲取新知识,花较多时间看书和思考。

  教子招数:孩子的社交能力较弱,家长要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也要肯定他的看法以提升其自信心。不可压抑他的好奇心,或说“你知道也没用啦!”等话。

  忠诚型

  行为特征:给人过分紧张的感觉;容易退缩和多疑虑;害怕尝试新事物;努力避免被批评或指责;社交上较少突出自己;服从如老师等权威人物。

  教子招数:对孩子认真的态度表示欣赏之余,也要教导他凡事放松一点。可安排孩子适当地参与具挑战性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切忌作出批评,因为他会记得一清二楚,而令自己过分紧张失落。

  欢乐型

  行为特征:性格开朗乐观;尽可能不让自己辛苦、有压力;较难专心温习功课;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被父母责骂虽立即有悔意,却很快忘记;喜欢跟大班朋友在一起;不断渴望得到新奇刺激的玩意。

  教子招数:可引用创意学习法,让孩子寓学习于一些有趣的活动上,亦要加强他的责任感,如功课即使困难也要完成。他有时会得意忘形,要教导他习惯理解别人的感受。

  领袖型

  行为特征:行事大胆有自信;渴望独立自主;不爱被家长“摆布”,经常“顶嘴”;维护朋友,是别人眼中的“义气仔女”。

  教子招数:对孩子要保持忍耐,切忌“硬碰硬”,可多邀请他共同商议协定,以及给他一定的自主权,让他感到受尊重。同时可为他安排一些静态活动,学习冷静。

  平和型

  行为特征:文静内向,做事处之泰然;平时较难表达感受,有时不懂控制情绪就会大发脾气;不喜欢有冲突;遇压力时有回避倾向,如拖延做功课;不喜欢也不擅长作决定。

  教子招数:适当赞赏对这类型的孩子最为奏效,再辅助他订立一些目标,他就会变得有冲劲。另外,要鼓励他多作决定,避免过分依赖,亦要教他如何表达情绪。

  教子方式个不相同,家长按照孩子的性格来“因材施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的孩子:这类孩子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强;但是自控能力差,做事没有耐心。对这类孩子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对他们认真地做每件事,并善始善终。

  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这类孩子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但意气十足,爱打闹,规则意识较差。对这类孩子宜采取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使孩子体会到同伴间友谊的乐趣。

  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这类孩子比较稳当,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听话,但他们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对这类孩子应采用欣赏的方法,多亲近他们,给他们创造与别人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

  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孩子:这类孩子自尊心强,有主见,做事有条理、认真,但是很爱面子,做错了事不能当面批评,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这类孩子宜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细心体察孩子的变化,任其解释自己的新发现,从一点一滴着手培养孩子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意识。

 

篇3: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例如:癌症罹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不要对孩子限制过严 作为父母,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教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避免在物质上太放宽

   在物质生活上过于放宽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教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让孩子拥有适度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篇4: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在孩子性格发展早期,

  粑粑麻麻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害羞

  1.父母首先要让害羞的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

  2.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3.他需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父母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而实用。

  二、坏脾气

  1.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作为父母,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2.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不自信

  1.自信心是从体验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让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四、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篇5: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帮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条件的话,您也可以在小区的邻居中给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让他们经常在一起玩。

  ★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辞。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平时,不要在别人面前给孩子戴上“这孩子就是害羞”之类的“帽子”,这种定性的话只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会以为他就是害羞的孩子。

  ★让孩子当“小司令”

  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都躲在别人的后面。因为害羞,他会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少了,孩子更害羞了。这是一个很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恶性循环。

  您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篇6: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冷漠严酷型妈妈:容易养成孤独型孩子

  妈妈表现:有些单亲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也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或许潜意识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长的烦恼: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家教EQ: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抚摩的,在国外,抚摩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孩子,不与他进行身体接触安抚,于他于己,都说不过去。

篇7: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大脾气

  典型表现:

  稍微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大吵大叫,甚至摔东西、撒泼打滚,而且很难平息,有时候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劝阻。

  成因:

  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经类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气往往是伴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而来的。对于那些语言能力还比较局限的孩子来说,脾气一般起因于有了需求主张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养护者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要甚至无视这种需要时,小脾气便被引爆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来说,脾气则可能起因于惊恐、孤独或不被赞赏的负面情绪。

  对策:

  1、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要把孩子容易发脾气视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而且根据美国亲子沟通专家帕蒂的提法,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康复机制之一,借助这个过程,孩子将发泄掉许多不良情绪,比如沮丧和无助感。所以不要轻易用强制的办法终止这一过程。

  2、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还应学会查找脾气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项需求?是否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了不公平感?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学习障碍?如此等等,这类追问更容易帮自己对症下药,而孩子也将从父母善解人意的处理方式中学会设身处地,得到成长。

  3、学会接纳孩子的脾气固然重要,但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孩子的脾气,就不要硬撑着,可以让其他家人帮着留心脾气风暴中的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离开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比如“妈妈感到自己的脑袋都快爆炸了,看来妈妈需要冷静一下”之类的,但千万不要说些“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哭够了再来找我”之类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极限,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

篇8: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矛盾多变型妈妈:容易养成依恋型孩子

  妈妈表现:单亲妈妈一般都有经济上的压力,承担着繁忙的工作。对孩子依恋的需要,有时能满足,有时则迫于无奈忍痛“割爱”;加之重压下的妈妈,自己情绪也难以稳定,有时不免冷淡烦躁,有时对孩子又呵护有加。

  孩子心态:这样的环境很难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潜意识里,他会认为,只有不断哭闹,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爱和关注,并经常感到愉快、满足和愤怒、伤心交替出现,不由地对妈妈形成爱恨并存的矛盾情感。

  成长的烦恼:这些孩子成人后,一旦进入亲密关系,依恋倾向就会明显表现出来: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往往要求对方时时刻刻关注自己,难以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他们习惯性地使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迫使异性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心生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他们都无法真正地信任对方。

  家教EQ:日常生活里,刻意避免这种自相矛盾的不稳定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在言语和行为上给予肯定,让他知道,不管妈妈怎么忙,他都始终如一地拥有妈妈的爱。

  因此,妈妈应该知道自己性格的弱点,而从抚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让宝宝受到影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多向有经验的人士学习。

篇9: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作息时间的安排等。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家长教育孩子的要求、观点应保持一致

  尤其在孩子任性时,家长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负强化”的方法

  当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负强化”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好性格,这样对孩子的未来好处很大的。

篇10: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控制型妈妈:塑造孩子性格的潜在力量

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妈妈的角色举足轻重。她们的爱与关怀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然而,当这种爱转化为过度的控制时,可能会对孩子性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控制型妈妈的特征、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

控制型妈妈的特征通常体现在她们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预上。这种干预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对失去伴侣的恐惧、对生活失控的焦虑,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依恋。这些妈妈往往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为,对与孩子的分离产生强烈的不安。

在控制型妈妈的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发展出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特点在儿童时期就有所体现,他们虽然不抗拒亲近,但会保持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过度亲密。这种行为可能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以免陷入无法摆脱的依赖关系。

随着孩子成长,这种回避型人格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他们可能会通过工作、旅行或沉迷于书籍和媒体来逃避家庭生活。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抗拒,对配偶的亲密需求感到不耐烦,甚至愤怒。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导致关系的破裂,以及个人幸福感的缺失。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们需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与孩子的紧密联系是暂时的。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小爱人”可能会导致双方都感到束缚。相反,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在控制型妈妈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需要以下策略:

1. 建立健康的界限:妈妈们需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并允许他们犯错和成长。

2. 鼓励独立性:支持孩子参与决策和独立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 增强沟通:开放的对话是理解彼此需求和期望的关键,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冲突。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妈妈们发现自己难以放手,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可能是明智的选择。

5. 培养共同兴趣:找到妈妈和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密感。

通过这些策略,妈妈们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健康、独立的性格,同时减轻自己的控制欲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篇11: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每个孩子有不同的气质类型,通常孩子长到3、4岁时,个性特征就开始显现。有的孩子做事麻利,聪明伶俐,却缺乏耐心,像小兔子一样;有的孩子慢慢吞吞、坚持性强,像按部就班的小乌龟。个性特征不能简单分成好和差,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展开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帮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急脾气——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能明显表现出敏捷和灵活的特点,并能从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耐力。

  对于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调教,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上课坐不住、容易开小差的差生。

  法则1: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强制性耐力训练

  耐力培训可以从锻炼身体着手。慢跑基本适合4岁以上的所有健康儿童,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得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但爸爸妈妈必须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法则2: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其做事的专一性

  提高注意力首先要从其兴趣入手,年龄小的孩子一般喜欢做游戏,那么家长这时就应该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也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或者看书,家长也可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孩子延长做事的时间,从而提高注意力。

  法则3:给予适当的鼓励

  宝宝一般比较欠缺耐心,对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极容易放弃。因此,家长此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度相当的游戏或者家务活儿,同时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出错时,尽量不要指责和打击。

  慢性子——龟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宝宝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性子沉稳些,行为动作反应也慢些。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发脾气,与人相处也极为融洽,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他们的一大缺陷。

  法则1:鼓励的妙用

  鼓励是最好的良方。因为内向,所以这类孩子一般比较敏感。他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慢慢变成心结,无法消除。鼓励和关注能帮助宝宝重建信心,从而获得力量和勇气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法则2:放手让他做事,并培训其速度

  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事,让他们明白,并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算合格。

  法则3:多带他去公共场所,鼓励他与人交往

  鼓励交往是教育这类宝宝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都知道,与人交往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还能获取知识、信息等资源。

篇12: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家庭是一个人人生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的结构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职能与家庭的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小编了分析两种家庭教育类型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的特点,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家庭环境。

  有这样两类家长:

  第一类:他们业余生活丰富,每天晚饭后全家人都会去散步,回来后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或者围坐在一起看书,然后讨论,家里时常充满着欢声笑语。每当节假日到来的时候,全家人集体出动,或者去郊游、或者去公园、或者爬山、或者去书店和图书馆。他们精神饱满,整天都笑呵呵的,似乎没有任何烦恼。他们情趣高雅,看戏剧、听歌剧、看画展……

  第二类:他们业余生活单调无比,成天就围着家务、电视转,大家各干各的,很少有交集,节假日也不出去走走;他们总是一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抱怨工作、抱怨生活;他们的娱乐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打麻将等。

  而不同类型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也大相径庭:

  第一类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健康又快乐,他们就如同他们的父母一样,生活充实、精神饱满、情趣高雅;

  第二类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身心不太健康,忧愁往往大于快乐,他们和父母如出一辙,生活单调、精神萎靡。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该子。因此,为了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我们家长有必要审视一下自己,为孩子做出一些改变。事实上,只要你做出一点点的改变,也许孩子就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家庭教育专家老师指出,每位家长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如何教育孩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当前,由于社会信息传播广泛,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和渠道多种多样。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而且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总是占据主要地位,使得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出现严重问题。如何教育与管理孩子,有很多家长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及时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应该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所有家庭拥有一片蓝天,让所有孩子享受阳光。

篇13: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家庭教育方式很重要】

  ★宠出来的孩子—— 危险

  ★捧出来的孩子—— 霸道

  ★惯出来的孩子—— 任性

  ★娇出来的孩子—— 脆弱

  ★打出来的孩子—— 逆反

  ★骂出来的孩子—— 糊涂

  ★逼出来的孩子—— 出格

  ★磨出来的孩子—— 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 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 传统

  ★闯出来的孩子—— 勇敢

  ★搏出来的孩子—— 成功

  ★表扬出的孩子—— 自信

  ★溺爱出的孩子—— 依赖

  ★哄出来的孩子—— 虚伪

  ★纵容出的孩子—— 傲慢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篇14: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早前我们曾经对1000名3~10岁的幼儿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82%的幼儿性格有或多或少问题,而25.7%的幼儿性格恶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篇15:个性导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特性格

  2 持续高压,儿童早期发展伤害最大的因素

  我们常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反过来,压力重重甚至有创伤的童年,可能会让一块金子变成黯淡的铅块。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童年对孩子伤害最大的因素是持续压力。

  两位研究人员,Kaiser医院预防医学部主任Vincent Felitti 和疾控中心(CDC)流行病学家Robert Anda,合作完成了 童年逆境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的研究。

  从开始,两位研究者对来Kaiser做身体检查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完成了17000多份问卷, 完成率70%。

  他们发现,童年创伤经历与成年之后的健康、行为问题,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ACE分数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有不良生活习惯,对烟酒药物上瘾,以及更早的性生活,更容易抑郁,甚至更多尝试自杀。也许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他们有更高几率身患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

  尽管ACE研究只是描述现象,并没有解释形成机制,但是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童年的困境对身体和大脑的伤害,是通过一种关键的方式形成,这就是压力(stress)。

  我们的身体,通过一套叫做下视丘-脑垂腺-肾上腺轴 (好复杂,我们就记住叫HPA axis就好)的回馈控制系统来管理压力。

  神经科学家Robert Sapolsky解释说,这套人类压力对应系统是让我们应对短暂而急迫的压力时用的,比如我们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突然遇到狮子。但是现代社会里,人们面对的压力却往往是长期的、持续的,比如房贷啊,升职啊,于是这套系统就不但不好用,而且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了。

  当这套系统在婴儿和童年时期负荷过重,就会造成各种长期伤害。有意思的是,并非压力本身把事情弄糟,而是我们的身体对压力的反应,会损耗身体各个部分。在高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难以从挫败中反弹,难以很好地听从指令,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听着很绝望是不是,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挺简单。科学家发现,来自父母或者照料人的爱和温暖,可以有效抵御恶劣环境带来的坏影响。

  这话听起来没什么知识含量,但却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来自McGill 大学的Michael Meaney教授的小鼠舔舐和理毛(LG)实验。

  △小鼠实验,来源:discovermagzine

  研究者将喜欢舔舐小鼠并给小鼠理毛的妈妈,和花很少时间给小鼠舔舐和理毛的妈妈分类。等到小鼠生长到22天,再把他们和母亲分开。一直到小鼠成年后,大约100天大的时候,研究者给小鼠们做了一系列行为分析,他们发现:

  那些经常被妈妈舔舐和理毛的老鼠,好奇心更强,更愿意冒险,更大胆,也更喜欢社交,更少攻击性,更多自控力,更健康和长寿。并且,理毛(LG)来自于其他照料者时,效果也一样。

  更进一步,Meaney发现这种养育行为竟然可以造成可以被观察到的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基因测序,他们可以定位到LG造成了基因组里哪一部分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控制成年小鼠处理压力的部分。

  Meaney并没有停止实验,他试图在人类身上验证这个发现,于是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们分析了一些自杀身亡者的脑组织切片,其中一些人童年受过创伤,而另一些人没有。

  研究者发现,受过创伤的自杀者,其基因里和小鼠一样的部分发生了变化,只不过和小鼠的理毛相反的是,他们的这种变化关闭了健康的压力对应机制。

  和小鼠对妈妈理毛行为相对应的,是人类宝宝对妈妈的依恋(attachment)。高质量的养育,尤其是来自母亲的爱,像小鼠妈妈的舔舐和理毛一样,对孩子因为受到压力而遭遇的伤害是一种强大的缓冲。

  父母在婴儿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及时全面的回应,会让孩子在长大一点以后更加独立和无惧。温暖、敏感的家庭照顾,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了一个安全基地。

  需要说明的是,不要认为孩子从小一点压力都无法承受,虽然作者强调压力对孩子有巨大的伤害,但这是长期的强烈的压力,比如长期被忽略,目睹家暴发生,家里有酗酒的成人等,而不是日常的小挫折,这些是成长必经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您可以在西柚教育搜索咨询相关信息。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